白区一柄碧血“红刃” ——回望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冯任的无畏人生

发布人: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发布时间:2019-11-21阅读次数:

1926年2月中旬,冯任和姐夫黄文华在南昌合影(照片为黄敏提供)。

冯任起草的《共产党守则二十二条》(后改为《怎样做个好共产党员》)。

图为汉口六渡桥碧云里12号。1930年6月17日上午,冯任在这里接头时,因叛徒出卖被捕。

“我们怎样才能做个好党员呢?一定要做到以下二十二条:服从党的命令、遵守纪律、牺牲个人、对党忠实、严守秘密……”91年前,也就是1928年3月,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江西,一份针对当时全省党员队伍现状起草的《共产党守则二十二条》(后改称《怎样做个好共产党员》),成为当时江西省委对全省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起草这份文件的就是当时的省委常委、江西省委第一任秘书长冯任,他也是党史上很早就提出“要做个好党员”思想的人。

冯任长期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在白色恐怖中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党的白区秘密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让他无所畏惧,敢做惊天动地事、甘做默默无闻人?2019年10月,记者来到冯任烈士的家乡,通过实地采访、翻阅史料,这位我省早期党团组织重要领导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25年的无畏人生逐渐清晰了起来。

于黑暗中寻找光明

2019年10月,秋日暖阳下,都昌县土塘镇冯家坊村,一块空地上的残垣断壁和一栋老屋静静地伫立着,无声地诉说着当年这户冯姓乡绅人家的故事。1905年11月2日,一个男婴在这里出生,取名冯任。天资聪颖的冯任酷爱读书、善于学习,深得父母疼爱,乡邻称赞。

读书使冯任开了心智、明了事理,但在那黑暗的旧中国,眼见乡民生活贫苦,冯任却无法从那些旧式书籍中找到帮助乡民的答案。

转眼,冯任已长成为一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青年。怀着远大的抱负,16岁的冯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昌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受新文化、新思想。

有一年家乡受灾,穷苦农民只能靠野菜、糠粑度日,而都昌县知事刘燮臣却不顾人民死活,照样征粮派款、追缴旧欠田赋,激起公愤,当地掀起了一场“驱刘”风潮,刘燮臣只能躲到南昌。消息传到南昌,在省城读书的都昌学生愤愤不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激烈讨论了起来。这时,冯任站出来,掷地有声地说:“现在是民国,既曰民国,民众就有权管理国家。中国就是坏在刘燮臣这班贪官污吏手中,我们青年人要拿出自己的主见,不能让他们胡作非为。”一番话让大家热血沸腾,学生们立即奔赴省督署控告刘燮臣。在多方努力下,刘燮臣终被驱逐,再也不敢回都昌。

当时的校园中多种思潮激荡碰撞,而冯任作为赵醒侬、方志敏发起组织的“南昌文化书社”的忠实读者,阅读了大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杂志。1923年3月,冯任参加了由共产党员袁玉冰、赵醒侬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进行社会活动。

化为“利刃”插入白区

1926年10月的一个深夜,九江长江边,五千吨级货轮“江永轮”号发生爆炸,货轮上军阀孙传芳部1500名士兵和大批军需物资被炸毁,这一事件加快了北伐战争胜利的进程。时年21岁的冯任正是这起事件的策划者之一,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已是地下工作战线的“老同志”。

冯任的地下工作生涯开始于1924年南昌明星书社。明星书社名义上是书社,实际是党中央设立的文化机构和联络机关。每当开展秘密活动时,冯任就和其他同志一起,担负起掩护活动顺利进行的任务,也是这一年,冯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长期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冯任养成了严谨精细的作风和机智勇敢的革命胆略。

1929年10月,冯任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赴赣南巡视。在此期间,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破坏,冯任在赣州无法找到红四军前委和赣南特委,只好带着家眷坐船沿赣江返回南昌。

途经吉安时,远远地只见码头上国民党军警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凭着多年的经验,冯任判断城内一定出了状况。为了弄清情况,冯任带着妻子和女儿,冒险下了船。

刚进入城内,就迎面碰上他以前的房东正带着国民党特务满街抓人。房东冲上来一把揪住冯任,“就是他!就是他!”急于讨赏钱的房东,大声叫了起来,四周的特务立刻围了上来。

这时,冯任临危不惧、镇定自如,机智地说:“你认错人了吧,我从未见过你。”

房东被冯任威严的气度所震慑,一时竟忘记了冯任的姓名。尽管如此,特务还是对冯任夫妇进行了严密的搜查,但是一无所获,只能把他们放了。然而,特务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省委要求冯任亲手交给毛泽东、朱德的那封《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正藏在冯任不满两岁的女儿的尿片里。指示信的内容涉及一些重要机密,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摆脱搜查的冯任继续探查情况,当得知省委已遭到破坏时,他又冒着极大的危险赶回南昌。此时省委多位领导人被捕,同志们都劝冯任离开避一避风头。但冯任想到的是省委的工作和尚不知情的同志们的安全,他协助省委书记沈建华恢复省委的部分工作,并立即通知下属党组织负责人转移,并及时将情况报告中央,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南昌“八一”起义后,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国民党反对派开始对共产党人进行疯狂扑杀。在如此险恶环境下,已是省委常委的冯任坚决执行党的决议,留守南昌继续从事地下活动,他装扮成酱园坊的伙计,白天以坐店收款为掩护,晚上或到市里开展工作,或在煤油灯下起草报告、文稿,同时协助省委联络各地失散的同志,整顿恢复党的组织。这不是冯任第一次在党组织处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替党分忧了。

1929年3月,中央作出指示,要改造吉安党部,冯任主动要求退出省委常委,去赣西特委工作。在赣西的半年时间,他从实际出发,把城区工作与农村工作、组织工作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很快打开了局面,党组织发展迅速,全赣西党员发展到了2200余人。赣西这个联系中央、省委与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特委、赣南特委的“枢纽”重新运转了起来。那时,冯任看到特委委员曾如柏在特委遭到破坏后仍用原名,很不放心,于是将他的姓名改为曾山,这也是曾山同志名字的由来。

冯任长期在白区工作,被捕——自首——叛变的事在当时不断出现,可谓提着脑袋干革命。为了不使革命利益因上级党组织判断失误而造成损失,冯任多次秉笔上书,直抒己见。1929年,冯任前往上海,代表江西省委向中央汇报工作,他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呈送了一份《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中央工作致中央的意见书》,坦诚地陈述了自己对当前政治形势和中央工作的看法,并指名道姓地对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长李立三提出了批评。冯任还写了《三个时代的江西省委》,对三个时代的江西省委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评。

用生命保卫同志安全

1930年2月初,大革命失败后的武汉成为全国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城市。一艘由上海开往武汉的轮船缓缓停靠岸边,从船上走下了一位记者打扮的青年男子,他就是化名王亦吾的冯任,党内使用名字方明。受党中央委派,冯任以上海太平洋震旦通讯社驻武汉记者的公开身份来到武汉,担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农委书记,协助湖北省委书记欧阳洛开展工作。

不久,欧阳洛被捕牺牲。战友的牺牲更加激发了冯任的斗志,冯任受命代理省委书记,他以身许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1930年6月17日上午,冯任来到位于汉口的湖北省委接头地点碧云里12号,想要传达省委指示、部署工作。然而,由于叛徒出卖,这里已经暴露了。

一个特务头目问叛徒:“你认识他吗?”

叛徒当场指认:“他叫王亦吾,是个重要分子。”

特务从冯任身上搜出了湖北省委两份文件、一份《红旗》党刊和300元钱,冯任被捕。

敌人抓到冯任后,如获至宝,进行了反复的、惨无人道的严刑审讯,并扬言:家属只要千元作保,即可获释出狱。冯任熟知敌人的凶险狡诈,任凭敌人疯狂折磨,始终咬定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从上海来的交通员,其他什么也不知道。

1930年7月10日,冯任被敌人枪杀,年仅25岁。

在他牺牲前的判决书上,敌人宣布的所谓“罪状”,不过是这么几句话:“迭经审讯,据王亦吾供称担任交通工作,传达重要文件,实行拥护红军、煽惑国军组织兵士总合暴动”。

国民党当局无法从这个坚强的共产党人口中获得半点所需要的东西。在《武汉警备司令部十九年度办理共案分类一览表》“省委类”一栏内,冯任留给敌人的只有“王亦吾,即冯任,二十五岁,江西,职业报”寥寥15字。冯任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党组织的安全,实践了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纪念,为了更好地前行

翻开《冯任纪念文集》,扉页上,萧克将军为此书所题的“鄱阳湖中山水秀,冯任精神永不泯”几个大字跃然纸上。书的主编,原九江市党史研究室秘书科科长殷育文年过8旬,他与冯任烈士的隔空对话已进行了60余年。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为工作原因,殷育文开始接触冯任的部分史料,冯任身上展现的求真务实、孜孜不倦,胸怀坦荡、实事求是,不怕牺牲、默默奉献的精神让殷育文敬佩不已。

1994年,出版《冯任纪念文集》被列入九江市党史工作规划,但冯任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其革命活动非常隐蔽,又牺牲得过早,要搞清楚冯任的生平业绩和主要革命活动谈何容易。殷育文担任了此书的主编,经过3年多的调查访问,挖掘整理,研究分析,反复考证,这本35万字的书籍终于面世,冯任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得以还原在世人面前。回想这些往事,殷育文说:“研究冯任我受益匪浅,这对我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在烈士家乡都昌县土塘镇冯家坊村,村里专门建了冯任烈士纪念室。“向革命烈士致敬”“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条条鲜红的横幅挂在雪白的墙壁上,格外醒目。每年,都有大量干部群众、学生来此祭奠瞻仰,那一个个深深的鞠躬,那一次次深情的仰望,都在表达对英烈的缅怀,都在从先烈的事迹和精神中汲取强大的力量。

“大爷爷是我们永不熄灭的指路灯。”冯任烈士的侄孙冯绍华听着烈士的故事长大。长大后的冯绍华逐渐体会到这位革命先烈的初心与信仰,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如今的冯绍华拥有一家年产值5000万元的针织企业,解决了不少当地村民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为家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放眼今天的冯家坊村,幢幢小洋楼掩映在红花绿叶之中,一辆辆小汽车穿梭在宽阔的乡间道路上,宽敞明亮的教室内书声琅琅,村前广场上老人们安详地散步聊天……在县城南山公园的革命烈士陵园内,冯任烈士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山坡上,俯瞰着波光粼粼的鄱阳湖,俯瞰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时代美景。

1905

出生于江西省都昌县土塘镇冯家坊村

1921

入读江西省立第一师范

1924

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

担任江西省委秘书长 同年12月16日增补为省委常委

1929

主动要求退出省委常委,任赣西特委书记

1930

3月,代理湖北省委书记;4月,任湖北省委常委、秘书长;7月10日,壮烈牺牲

记者手记

“控贼”“幄筹”“红刃”……翻看冯任烈士的文稿,这一个个笔名仿佛一柄柄刺破暗夜的利刃,隔着历史的烟云仍能感受到它们主人的力量。

这位平凡的革命者,既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叱咤风云的业绩,却有着惊人的革命毅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他总是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平安之时恭谦退让,事事以党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先。

“同志们!这个伟大工作,俟诸异日吧,我已有这个计划,只要我的头,还在颈上!”冯任烈士发出的,决不是停留在嘴上的豪言壮语,这是对信仰的忠诚,是一位共产党人发自灵魂的告白。

默默无闻地工作,又默默无闻地牺牲。冯任用他短暂的一生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坚定信念、坦荡无私、无所畏惧的胸怀和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这些高贵品质至今仍闪烁着时代光辉,将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

总策划:张天清 衷淑英

执行策划:江西日报政教部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