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植霖战斗在大青山

发布人: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11-07阅读次数:

杨植霖曾任绥远省(旧省区名,今已撤销)人民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青海省委第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问,甘肃省政协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全面抗战爆发后,杨植霖挺身而出,毅然走上武装抗日的道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组织抗日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仅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输送了力量,并在创建、巩固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卓越的贡献,被群众亲切地誉为“青山骄子”。

在党的领导下组建抗日武装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沿平绥铁路长驱直入,绥远危在旦夕。杨植霖奋起武装抗日,但先后3次都因经验不足而失败。杨植霖并不气馁,认真总结教训。听说八路军已经到了晋西北,于是立即前往八路军一二跂师,向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汇报了绥远地区的抗日斗争情况,并认真学习游击战斗经验。1938年五六月间,杨植霖奉命回到归绥(今呼和浩特),第4次组织起抗日武装。

杨植霖听说兵州亥村大地主张有聚因为拒绝向日伪军交钱、交粮,日伪军不但洗劫了他的家,还奸污了他的女儿和儿媳,于是主动登门向张有聚提出组织抗日武装,还提出,要打日本,就要组织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按照共产党军队的纪律、规章来训练队伍。张有聚欣然应允。两天后,他们组织起一支40多人的“抗日团”,由张有聚担任团长,杨植霖担任参谋长兼八路军总联络员,

“抗日团”组建后,部队很快发展到100多人,马匹、枪支也配备齐全。杨植霖带领部队向着大青山进发,来到武川县的井儿沟,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抗日游击战争。

当时,归绥旧城北归武公路进出口由坝口子伪警察所把守。这些伪警察任意欺压百姓,民愤极大。为了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杨植霖派人扮成农民,以送礼的名义进入伪警察所侦察,摸清了敌情。第二天夜里,杨植霖和张有聚带着40多名战士策马来到坝口子,包围了警察所。他安排一个班在山上掩护,干掉敌哨兵后,冲进院内。敌人从睡梦中惊醒,有几个稍事抵抗,就被战士们撂倒,包括伪警长在内的敌人全被活捉。等敌人援军赶到时,杨植霖和张有聚早已率战士们带着缴获的武器弹药扬长而去。

归绥城东南约20公里处有个黑炭板村,村里的伪保甲团阻挠八路军进村活动,并经常欺压百姓。1938年8月的一天傍晚,杨植霖带着30多名战士,于夜间摸入村里,活捉了伪甲长。抗日团集合村民,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并对俘虏进行了教育。俘虏当即保证今后不再与八路军作对,坚决支援抗战,并写了保证书。

杨植霖还领导“抗日团”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多次主动出击,打击日伪,惩办汉奸,并在战斗中逐步发展壮大,开辟了西起白石头沟,东至旗下营,北起武川,南至凉城的广阔游击战场。到9月,“抗日团”已经发展为200多人的骑、步兵队伍,成为绥远敌占区一支颇有实力的抗日武装。

率部加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

1938年9月,李井泉率领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主力进至武川县。当时,杨植霖率“抗日团”部队进驻武川马场梁。第二天,一位战士抓到一名声言要见杨植霖的“探子”。杨植霖觉得蹊跷,立即会见。只见“探子”把衣服底襟撕开,抽出一小卷麻纸,交给杨植霖说:“这是李井泉同志给你的信。”原来这位“探子”是一二跂师三五八旅民运部的黄副科长。他告诉杨植霖,八路军支队已经上了大青山,一个连在30多公里外的面铺窑子村暂住。

杨植霖听到这一喜讯,马上集合部队,向面铺窑子村进发。“抗日团”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胜利会师了。

第二天,在面铺窑子村北面的五塔背村,杨植霖第一次见到了日思夜盼的李井泉。他们亲密地像老友重逢似的握手拥抱,互相祝贺。李井泉向杨植霖传达了上级的部署,并向杨植霖介绍了团长王尚荣、营长陈刚、动委会主任武新宇等。杨植霖则向李井泉汇报了“抗日团”的情况。李井泉听后高兴地说:“大青山虽然艰苦,有你们的斗争经验和各族人民的支持,建设游击根据地是没问题的。”

会师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和“抗日团”来到根据地中心井儿沟。经过一个月的整训,“抗日团”改编为八路军“绥蒙游击大队”。这支部队有指战员180多人,分3个连、1个警卫排和通讯排,由杨植霖任政委,张有聚任大队长、老红军李洪运任副大队长。大青山支队还给绥蒙游击大队补充了枪支弹药,使全体指战员斗志倍增。对此,杨植霖随即赋诗一首,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一介书生去领兵,常因败绩恨无成;蒙蒙细雨传真讯,百里真如百步程。

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贡献力量

由于杨植霖熟悉当地情况并与当地各族群众关系密切,1940年3月,中共绥蒙区委任命他为地方抗日游击政权绥西专员公署专员,后又兼任绥东专员公署专员。杨植霖在八路军绥蒙总动员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发动群众,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为八路军筹集军需物资,扩充兵力,支援抗日游击战争。

根据1940年5月贺龙、关向应关于在绥远敌占区建立省级抗日民主政府的指示,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当年8月,绥察人民代表会议在武川县小西梁村召开了。来自大青山地区各县区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族各界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会议,共商团结抗日的大政方针和建立绥察游击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大事,史称“西梁会议”。

会议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决定为保持与国民党傅作义的统一战线关系起见,暂成立“晋绥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简称“绥察行署办事处”。会议推选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姚喆兼任办事处主任,杨植霖任专职副主任;批准成立绥西、绥中、绥南三个专员公署,成立萨拉齐、固阳、武归、陶林、归武、托和清、归凉、丰集、丰凉9个抗日民主县政府以及30多个区政府。

1941年4月15日,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绥察行署办事处”改为“绥察行政公署”,杨植霖任主任,苏谦益任副主任,这是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以来,绥蒙地区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府。

杨植霖特别重视行署的法制建设,绥察行署在杨植霖的主持下,制定了《绥察行政公署施政纲领》,于1941年10月1日公布实施。纲领明确了绥察地区抗日政权的性质、任务、方针和一系列具体政策。纲领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明确了政权的任务:“亲密团结绥蒙境内抗日的各党各派各民族各社会阶层,消除民族隔阂,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绥察,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寇,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战。”还规定了摧毁日伪政权,建立民主政权;各民族一律平等,争取王公抗日;扩大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争取伪军,优待俘虏;合理负担,发展生产;实行减租减息;优待抗属;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保障妇女平等权利;提倡国民教育,反对奴化教育;实行廉洁政治;保护尊重中国主权和法令的外籍人士等各项政策。

到1942年,在政权、民政、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制定和颁布了50多项法令、条例等,对抗日民主政权和根据地的巩固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包头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台侨联络外事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