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柏坡到海南:红色指令 一路向南

发布人:来源:海南日报发布时间:2019-12-11阅读次数:


西柏坡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 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资料图片)

这里曾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因为一支英雄军队指挥中枢的进驻而名垂青史。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电报,却决胜千里之外,赢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它起源于山西繁峙的滹沱河,流经河北平山县,在太行山深处拐了个弯,环抱起一个静谧的村庄,就是西柏坡村。海南日报记者曾到过西柏坡,中央军委作战室的旧址就是一间低矮狭小、土坯垒就的农村房舍,木格纸窗、狭小低矮,只有十几平方米大,如果不是有标识牌,很难想象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就是在这里谋划绘就的。

“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西柏坡东临华北大平原,背靠太行山,面对滹沱河,依偎在一个马蹄形的山湾里,沿河岸大道即可直接进入平原,向后可进入太行山腹地,进便于出山,退便于隐蔽。”河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张彦台提到,1948年5月26日之前,西柏坡就已经是老革命根据地,而在这之后,西柏坡这个小山村成为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也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西柏坡能成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有着自然环境和革命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是经过认真考察作出选择的。”张彦台说,西柏坡除了地理位置,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也很好。早在1938年,西柏坡就建立了村党支部,1948年底,就有40名党员。抗日战争时期西柏坡是“抗日模范村”,解放战争时期是“支前模范村”。

“西柏坡处于太行山的滹沱河河谷地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前是肥沃的良田,一年稻麦两熟,物产丰富,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的乌克兰’。”张彦台解释道,党中央就是在这个小村子里,指挥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夺取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便在仅有16.3平方米的小民房里的一张桌子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文有190份之多。正如周恩来所言,党中央、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来自西柏坡的指示

西柏坡和海南岛虽然距离遥远,但是党中央时刻关注琼崖革命的发展形势,一条条电报指示随着电波漂洋过海,为琼崖革命指明了斗争方向。中共琼崖地方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指示,使得琼崖革命在解放战争的复杂环境中不断向前发展,为巩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为支援全国的革命斗争,为海南岛的最后解放作出了贡献。

1948年6月间,琼崖区党委接到来自西柏坡的《中央关于一九四八年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及毛主席关于新区工作策略的指示》后,召集地、县委书记参加全琼土改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中央这一指示精神,总结了琼崖前段土改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由于琼崖是处在游击战争的环境之中,具备了执行土改工作的,只有中心基地及其周围的一带地区。”“整个来说,琼崖基本上是土改的新区。”根据这个决定,在新地区和游击区停止了分田,而主要实施抗战时期所实行过的减租减息政策,以便联合或中立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力量。所有这些,都对纠正“左”的偏向,将土改运动纳入正轨起了重要作用。由于正确执行了中共中央的土地改革政策,纠正了过去“左”的错误,又加强了整个土改工作的领导,工作进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为了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1948年秋,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在“全国各个战场发起秋季攻势”的指示,要求各地配合已经开始的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积极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党中央的指示到达琼崖后,琼崖区党委认真分析了当时海南岛的敌我力量对比,确定琼崖纵队攻击方向是琼东南,并把首战陵水作为秋季攻势的突破口。作战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是坚持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围点打援,拔除敌军孤立分散的中小据点。

秋季攻势结束后,党中央在西柏坡又一次发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军区军分区及春季作战计划问题给琼崖区党委的复示》,指出“琼委的胜利信心,自力更生和积极努力的精神是好的,在全国局势上藐视敌人,但在具体斗争中要小心谨情,两者不可偏废,一切工作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勿操之过急,致招挫折。”“春季作战中,可适当集中主力(是否必须集中六个团,请再考虑),有步骤地先求歼灭分散孤立之弱敌,每战务求全部、干脆、彻底歼灭敌人,不打消耗战、击溃战,歼敌一连,远胜于击溃一团,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歼灭敌人,每战赢而不亏,则可达有计划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之目的。对于较为强大一时尚难歼灭之敌,不可硬拼。”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琼崖区党委认真调整了春季攻势的作战计划,采取积小胜为大胜的方式,从澄迈、临高展开猛烈攻势,各地部队和地方武装也全面出击,捷报频传,使得国民党军政人员草木皆兵。

党中央在西柏坡驻留期间,也是琼崖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琼崖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在离开西柏坡期间,1949年3月21日中央电琼委:“前后各电已悉,你们二年来的努力,在各方面工作上,都有显著成就,在××(电码不清)下的全国解放战争起了配合作用,这是琼委与全体同志坚决执行党的总路线的结果。独清同志来中央后更进一步知道你们坚持琼岛人民解放斗争的艰苦奋斗的情况,尤属欢慰。”

琼崖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

来自西柏坡的指示在海南岛生根发芽,对琼崖革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土地改革中,截至1948年10月31日,全琼有8个县71个乡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土地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共没收与分配田地3000多石种子的田(即3万多亩,当时用种子计算土地面积),获得土地的各族农民29327人。1948年,琼崖区党委在向中共中央报告解放区人民生活初步改善的情况时指出:过去人民生活极为贫困,白沙县民众90%无饭吃或吃不饱,衣服也十分短缺。经过土地改革后,除白沙的红毛、水满、细水等3个乡尚缺少粮食外,其他各乡已无饥饿现象。广大农民千百年来被压迫剥削、忍饥受冻的苦难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经过土地改革,在琼崖革命根据地普遍成立了贫农团、农会和民兵组织,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为了保卫斗争果实,广大农民在“保乡保田”的口号下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使革命战争获得人力物力的支援。仅1948年这一年,白、保、乐三个县就有2000多名黎族、苗族青年参加了琼崖纵队,还有大批青年参加了地方武装和保乡队、保家队、保田队等民兵组织。至当年年底琼崖民兵已发展到1.8万人。这些翻身农民参军参战,对于鼓舞部队士气、扩大部队的建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激烈的战斗中,从1948年初至1949年春季,琼崖纵队还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全岛的人民武装利用战斗间隙,学习党的各项政策,从阶级教育入手,进行诉苦、“三查”和“三整”。大大地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明确了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人民、支持土地改革、为打倒国民党统治集团而战斗的目的,教育改造了从国民党军队中俘虏过来的士兵,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战斗、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这一切成就,都为海南岛的最后解放奠定了基础。海南解放后,冯白驹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在海南岛上》一文中写道“ 海南党的组织廿多年来,远离中央,在摸索中创造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必须懂得,我们的斗争并不是孤立的,如果没有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全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我们海南是不可能单独得到胜利的。在全部的过程中,虽然有些时候我们与中央断绝了直接的联系,但就在那些时候我们从中央公开发表的文件中从毛主席的著作中,初步的体会了毛泽东思想的要点,而这就是我们海南岛的斗争能够坚持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